Android模拟器是公认的慢,而且不是一般的慢,即使在高性能的PC上,跟开发环境没关系,因为它就是慢。但是我们又必须使用模拟器,比如在测试Android不同版本的兼容性时,或者在测试不同屏幕尺寸的UI显示问题时,都是需要的。当然我们还是鼓励使用一个真机来调试和测试,模拟器无法取代真机。但是在测试兼容性时,我们还是要使用模拟器,因为即使是BAT也不可能把各种版本,各种屏幕的Android手机都买一个。
不断更新,保持高效
适配多屏幕的最佳实践
对于Android应用开发来讲,比较头疼的,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要尽可能多的支持市场上的Android设备,由于Android的开放性,各种奇奇怪怪的设备都有,符合标准的,不符合标准的,行货,水货,山寨货鱼龙混杂,防不胜防。为了让我们的应用能够得到尽可能多的用户,我们就必须能让应用以超强的适应性,以能在混乱的手机里生存。而适配设备,GUI屏幕的适配又是重中之中,如果用户都无法正确的看到你的UI页面,那还用个毛线啊!
之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,介绍了一下子如何使用dimen资源来适配多屏幕,随着Android版本的演进,有些概念已经过时,需要重新整理一下。
其实对于多屏幕适配,一个核心的原则就是要对布局做好抽象的分离,把可变与不可变分开,把与屏幕相关的尺度dimen写在单独的dimen文件中,然后使用引用。如果不这样做,就会造成更多的代码重复。
如何有效的减少重复的代码
使用工具来提升Android开发效率
Android应用UI架构
码农的救赎:使用Github Pages搭建博客
人生若只如初见,都恨太晚
据说有博客的人比没博客人的薪水要高很多,相传写博客也是一个高手的标配,虽然之前一直有在写(在这里),但是孤既不是高手,薪水还比别人少。之前一直在CSDN上面写博客,那是一个不错的社区,里面有些牛人,博客也有不错的流量,也没少参与CSDN举办的活动,获得了几本过时的技术书,但是仍感觉不爽,最痛苦的就是编辑,CSDN的在线编辑器做的不咋地,不太好用,而且经常写着写着就不动了,再刷新就啥都没了,试想下写了一下午的代码,突然死机,再打开什么都没了会是什么心情。后来就在本地写,然后粘到编辑器中,但是格式化又是一个很头疼的事情,经常是写完后要花个把小时来搞格式。再后来就用HTML写,然后把源码粘到编辑框里,也还是有格式的问题。再后来,去年一年都没怎么写,主要的原因还是一直感觉写出来的东西没有太多的干货,一心想憋出个高质量的东西来,但是肺都憋炸了,也没憋出来。
直到,后来发现了Github Pages,大有,人生若只如初见,都恨太晚的感觉。正如有些牛人推荐的那样,像写代码一样写博客,这感觉错不了。再有Markdown虽不如在线编辑器那样直观,但却可以手不离键盘,不动鼠标,正如命令行与GUI的对比那样,这真的是用心为码农准备的良心工具啊(此处省略感慨10000字)。